第四十九章 霸业-《初唐:砥砺前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李渊并未等到机会住新殿,贞观九年病故于大安宫,新殿也因此改名大明宫。

      不过李世民也没有机会搬迁新殿,唐王朝各种征伐,耽搁了新殿的建设,只是打下了根基,定下了大体框架。

      故而韦思谦此刻表述是“重修大明宫”。

      一时间大殿有些寂静。

      陈青兕微微皱眉,修宫殿,可得花费一大笔的钱。

      封禅已经挥霍了不少,未来还要跟吐蕃大食作战。

      吐蕃还好说,至少能够通过陇右、灵州向青海输送物资,跟大食作战,那可了不得。

      大食作为西方最强的国家,这个时代,与大唐并列唯二的军事强国。

      真要开打,少不得动用举国之力。

      西域离中原相隔万里,与之开战,后勤运输将会是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  这大战一起,什么时候结束,只有老天爷知道。

      一年?

      两年?

      甚至三五年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  那种规模的战役,考验的不只是前线兵卒的实力,还有整个国家的经济以及高压下的承受力。

     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?

      就是受不住杨广一个又一个大动作,直接压垮的。

      但你真要细说起来,抛去杨广愚蠢的自作主张,自以为是的干涉,征伐高句丽有错吗?修大运河又有错吗?

      都是战略政治正确的举动,偏偏就将隋朝推向灭亡。

      后方撑不住,哪怕前线打了胜战,都有可能坏事。

      陈青兕在脑中思考着怎么开口搅黄这件事。

      韦思谦的提议有拍马之嫌,但确确实实为李治这个皇帝的身体考虑。

      太极宫的情况,李治身体多病,都是人所共知的事情。

      韦思谦从这个角度建议,让陈青兕一时不知如何开口。

    
  身为一个后世人,他自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,让华夏的光芒映照四方,让华夏文化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流,让天下人都敬重皇帝,以皇帝纪为标准,而不是采用耶和华的诞生日作为公历纪年的开始。

      作为兵部尚书,陈青兕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,他尽可能的将一切做好,安排出色的将帅,以应对未来必定发生的大战。

      但备战不是他一个人的事,大唐更不是他陈青兕的大唐。

      靠他一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,他这边呕心沥血的干,结果朝廷这边,今天因为这原因修个宫殿,明天因为那原因修个园子。

      那还有什么盼头?

      便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,却听上方李治说话了。

      “此事以后再议!”

      陈青兕有些愕然。

      李治敲了敲腿,说道:“朕这毛病,不是修大明宫就能好的。朕继位之后,多有天灾,还有外患人祸,少有休养生息之日。此乃朕之过也,现今四方安定,万朝来贺,天下太平。正是休养生息,于民安定的时候。万不可乱动劳役,让百姓多受苦难。”

      李治这一番话说的极其漂亮,配合他那人畜无害的相貌,几乎就将“仁德”二字刻在了脸上。

      一时间,恭维声连片传出,不少人甚至挤下了几滴眼泪,直夸李治是千古圣君,爱民如子。

      陈青兕一时竟没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  他印象中的李治也不是什么爱民的皇帝,他有自己的私心私利,绝对不会因为百姓而委屈自己。

      在他的记忆中,历史上的大明宫可是李治举全国之力,大兴土木营建成功的。

      史称“征盘石之匠,下荆扬之材,操斧执斤者万人,涉债砾而登崔鬼;择一干于千木,规大壮于乔枚”,甚至于修到一半,发现经费不足,还特地减京官一年的俸禄,将大明宫修建而成。

      大唐皇室也从太极宫迁入大明宫,开启了大明宫作为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……

      历史上的李治可没委屈自己,也没有顾念什么百姓。

      本能的应和了两句,陈青兕带着满心的疑惑,回到了兵部,准备处理公务。

      陈青兕这边屁股都没坐热,得到了李治的召见。

      “不将打工人,当人呀!”

      陈青兕轻声嘀咕了一句,从皇城进宫,抵达了李治所在的承乾殿。
    第(2/3)页